宗教與酒

與神同行

在《論語鄉黨第十》中,孔夫子這樣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

翻譯成爲白話就是:「食物要求精美,切肉必須細緻。食物變了味,魚和肉要是腐爛了,都不能吃。顏色變了,不吃。氣味變了,不吃。烹調不得其法,不吃。不合時新的,不吃。肉類的切法不正確,不吃。佐料醬汁下得不適當,不吃。席上的肉雖多,但吃的量不超過主食的分量。只是酒嘛,嘿嘿嘿,是沒有限制的,只要不喝到亂性就是了。從市場上買囘來的酒和肉脯,也不吃。」

很明顯,孔夫子雖然是聖人,對食的要求有很高規格,自己也很有節制,但一碰上酒這東西,就大呼「唯酒無量,不及亂!」這裏還能看到,他老人家連市場上買囘來的酒和肉脯都看不上眼,要在家中捋起衣袖,親自釀酒和曬肉乾,可見他很懂生活情趣。

讀者或會問,文章的標題明明是《宗教與酒》,儒家能算是宗教嗎?孔夫子是大聖人,對我國文化和政治影響深遠,華人一向有供奉儒、釋、道三教的風俗,教主「唯酒無量」,即是不禁酒了,而且,三教中也尊儒為首呢。釋就是佛教,那麽禮佛的和出家的人讓不讓喝酒?佛教源於印度,但時到今天,在印度佛教的信徒佔百分之一不夠,卻是全球五大宗教之一,可不可以喝酒就要看是那個宗派或是國家了。

老鴨沒讀過佛學,只知道一些皮毛,胡謅一下,無傷大雅,宗教有護教學,老鴨就來個護酒行動吧;漢傳佛教是大承佛教,不喝酒不吃葷,還有很多清規戒律要守,有人說:「酒肉穿腸過,我佛心中留。」南宋時代有活佛濟公之稱的濟癲和尚,不也喝酒,還吃狗肉呢!這裏老鴨扮一扮高官:「不評論個別個案。」在日本,和尚不但可以飲酒,還可以吃肉,甚至容許娶妻生子,他們尊稱清酒為「般若湯」。明治時代,政府宣布僧侶可娶妻,至此日本佛教各宗全面開放肉食妻帶,至今仍是日本佛教的一大特色;西藏密宗的喇嘛也不遑多讓,吃肉喝酒,男女双修,佛在心留。

至於道家,據老鴨瞭解,他們也有宗派之分,全真道的創派祖師王重陽定下來的規矩,禁止娶妻生子吃肉飲酒,《射鵰英雄傳》故事裏描述他是全真七子的師傅,老頑童周伯通的師兄,徒弟長春子邱處機在醉仙樓和江南七怪鬥酒的場面當然是杜撰。另外一個宗派是正一道,既可結婚繁衍,又可酒葷不戒,祖師爺張天師明確要求,必須代代相傳,聽説現在子嗣已經承傳了六十多代云云,難怪很多道觀,都可以帶備三牲酒禮,來酬謝神恩。

談過華人的宗教儒釋道對酒的態度,下一期和讀者分享外國宗教如何看待酒這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