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變幻時—四環九約(二)—百年核心中環

風土人情

權力中心政府山

香港1841年開埠初期,英國人便在香港島北岸建立了維多利亞城,因為當時時任女皇是維多利亞女王,所以維多利亞城又名「女王城」。城內以四環九约為分區,即上丶中丶西和下環。一直以來,香港政府把中環設為管治香港的政治權力核心地帶,並首先在1841年11月把中環半山腰的雅賓利渠和忌連拿渠之間的山坡定為「政府山」以供政府行政機構專用。接着分別於1848年變興建輔政司署、1849年興建英國國教聖公會的聖約翰座堂和1855年落成了現今禮賓府前身的「督憲府」。督憲府又被稱作港督府,是歷任香港總督居住的官邸和辦公室。最初的督憲府設計頗為簡單,只有一座以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主樓,及後因政府舉辦活動需要,時有加建及改動。至於今天的禮賓府看起來有著「和風」的感覺是因為在英人统治香港後100年,香港在1941年12月不幸淪陷於日本。日本人在日治時期仍以此地為督憲府,除了在東西翼兩座樓之間加建一座日式塔樓,並把白屋頂改為日式瓦頂。這日式的改建一直保留至今,及後自香港回歸祖國後,港府在內部裝修擺設上添加了不少中華文化特式,使今天的禮賓府充滿著「華、洋、和」交會的獨特風格。大家不妨在每年杜鵑花盛開時禮賓府開放的時候參觀一下。

兵房轉身變豪華商場

在維多利亞城時期,香港是英國的新殖民地,英國人是以統治香港的方式來管理香港。所以在中環金鐘一帶設立不少兵房。當中以建於1845年的「金鐘兵房」最具規模。金鐘兵房其實是後來市民對金鐘道這一帶不同的兵房包括美利兵房,威靈頓兵房,域多利兵房的统稱。據稱以前那處有座樂禮大廈(Rodney Building),途人每經此地便與大厦屋頂外牆的金色報時鐘對時間,逐漸人們便把這一帶軍事建築群統稱為「金鐘兵房」,後因此地加建了地鐵站,香港人才開始把這一帶稱作「金鐘」。金鐘兵房旁邊還有三軍司令官邸(現今為茶具文物館)。同時我們可以從金鐘這個英文地名(Admiralty)看出歷史。Admiralty是海軍部的意思,這直接指出了金鐘就是當年英國的海軍基地。金鐘兵房於1979年校還於香港政府,並於1989年改建成今天的金鐘港鐵站的太古廣場。其實這裡在日戰時期遭到日軍轟炸,死傷人數不少;加上該兵房歸還政府後空置良久,導致常有鬧鬼的傳聞。自太古廣場建成後,問題便徹底解決了。

美利樓搬家

金鐘兵房旁邊的維多利亞式建築物美利樓就是今天的中國銀行總行大廈,原來為當時的軍官宿舍,1980年香港政府於1980年拆卸美利樓時,將3000多件花崗岩都編上了號碼,然後於1998年在赤柱碼頭旁另覓新地重新有序組建,就是現今赤柱的美利樓。這次亦是香港首次以這種方式來重置及活化古積。

 

石屎森林的真森林─兵頭花園

相信很多香港市民都忘記了香港還有一個動物園。其實現今位於禮賓府正後方的「香港動植物公園」早在1848年由時任港府翻譯官郭士立提議建立,並在1864年由時任港督羅便臣開幕後開放給市民使用。是香港最早期的公園,距今已有160年以上歷史。因為該園址在開埠1841至1842年間曾作為兼任三軍司令的港督官邸,所以雖然當時公園的正式名稱是「植物公園」,但一般市民都稱作「兵頭花園」。因為當時香港市民亦以「兵頭」來稱呼掌管三軍的香港總督。雖然兵頭花園沒有飼養猛獸,但亦有不少猿猴類丶龜類和禽鳥,為中環增添了不少生氣,可算是座落於石屎森林中的一片綠州,不失為假日親子的好去處。

圖:李豐年 Kenneth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