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菜

飲食文化

 

幼時住劏房,一屋七伙。鄰居有林姓福建人,說話口音很難聽懂,林師奶買的材料和家母一樣,但煮成的餸菜就大大不同,例如吃皮蛋,我們老廣沾沙糖、子薑、鳳梨,他們竟沾醬油,其他熱菜常有一股腥臭魚露味。因為難溝通,很少交換吃,故覺得福建菜很神秘。

及長,從事飲食業,知悉閩菜算八大菜系,但不似江浙菜隨時說出二三十例子,福建官府名菜似僅有佛跳牆,平民菜式我一概不識,反而單尾主食則不少,例如炒粿條、餛飩等,難道福建貧富懸殊特別嚴重?

香港何處可吃福建菜?

灣仔廈門街多西餐,遑論閩菜!北角被稱為小福建,但今天只聽到粵語,食肆賣港人識的潮汕菜。新加坡過江龍莆田,反而標榜福建菜。其實,因為福建是移民大省,清末以來,政經動盪、天災逃難,令福建菜變成台灣菜(煎豬肝)、潮州菜(海蠣煎)、東南亞菜(蝦麵)……

吃過一間官塘廈門私房菜,前菜一杯啫喱,內有數條蟲狀物體,此乃名物土筍凍,土筍是黑土蚴,膠質豐富,熬煮成湯攤凍即起膠,吃時要沾蒜粒黑醋解膩,比廣東的涼拌火鴨絲好味。廣東凍前菜,只有潮州魚飯可及。

下酒熱菜有雞卷,正如廣東金錢雞沒雞肉,雞卷正名五香卷,以腐皮包捲豬肉、馬蹄、蔥頭、魚粒而炸成。另一卷物叫潤餅,又名春餅, 即福建 tortilla,豆芽、筍、紅白蘿蔔、蝦仁、肉絲等配料,分開各炒小碟,由客人自己捲軟皮餅而吃。

廈門菜多湯菜,隨意在吃不同熱盤時,間著上,沒特別次序,當晚有牛肉煮羮、馬加魚羮,大路打芡湯羮,沒啥特別。魚丸湯更出名,魚丸並非廣東潮州魚蛋以彈牙見稱,反而像杭州魚丸,入口如豆腐軟糯。湯水胡亂上,有違現今中西fine dining由淡至濃原則,但大魚大肉,酒過三巡,一碗熱湯醒神,可多飲兩杯。

大菜方面,廈門靠海,新鮮魚獲,不遜香港,吃法如台灣海產,清蒸,但比粵廚多放薑蔥蒜,仍注重鮮味,但較重口味。肉類有薑母鴨、茶油燜土雞,都原自坐月補品,以前窮,平日不吃肉也。同安封肉,即醬汁蒸五花肉,要特別爛透,筷子能切開為上品。

澱粉質的主食、小吃則多花樣,香港的小吃店也常見。沙茶湯麵、麵線糊、蠔仔粥、炒粿條(貴刁)、扁食(小雲吞)、菜頭粿(蘿蔔糕)港人肯定吃過,僅名字不同。有一特別的叫拳頭母,本名筋頭母,瘦肉、肉筋搓成拳頭狀丸,放湯食。

吃廈門菜,在預期中有少許差別,在意料外又不太突兀,不俗的經驗!

圖:梁衛民 Sammy Leung、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