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前清酒 古法釀造之復興

清酒酒造

關於:清酒

奈良是日本的古都,於710年至794年間曾作為日本首都,早於大家熟知的京都。在這一時期,奈良成為了日本文化和宗教發展的重要階段,擁有眾多古老的寺廟與神社。這些寺廟在古時期如同大學般,培養了許多知識與智慧。其中,1355年古書《御酒之日記》記錄了「正曆寺」釀造的一種稱為「菩提泉」的米酒,而這種釀造方式可被視為現今清酒的早期形態,包括了米、水、麴、乳酸和酵母的使用。

經歷了數百年的變遷後,這一傳統釀造法幾乎消失。大約40多年前,在岡山縣的一家名為辻本店的清酒廠,因為與經營古董店的親戚有關,得到了1799年初版的插圖書籍《日本山海名圖繪》,詳細記載了日本各地著名山水及地方特產。在書中提及了這種失傳的釀造法「菩提酛酛」(「菩提泉」是這一釀造法的基礎)。不久後,辻本店嘗試復刻這項技藝,讓它重返世間。

幾年後,奈良地區的多家酒造,交流這一源自奈良的技藝。於1996年,奈良多間酒造成立了「奈良縣菩提酛清酒製造研究會」(簡稱「菩提研」),並於1998年向政府申請釀造許可,正式在「正曆寺」重新開始釀造。在這二十多年間,菩提研的酒造不斷查閱古代文獻,進行各種實驗,至今已成功掌握了「菩提酛」的發酵方法。

目前,菩提研有7間酒造作為會員,每年1月會在正曆寺舉行一次菩提酛祭。在祭典的早晨,7位酒造的釀造師會在露天場所準備數百公斤的米進行蒸米,所用的水則根據古老的釀造方法,採用發酵後所產生的帶乳酸的水來進行蒸米過程,整個場所彌漫著發酵起司和新鮮麵包的特別香氣。

約經過一個小時後,蒸米完成後便會進行放冷的工序。由於1月的天氣寒冷,蒸好的米在露天環境中迅速降溫。降溫後的酒米會被倒入屋內的一個大缸中,開始進行「酒母」的製作工序,以培養酵母菌。大約經過兩週的時間,這一過程將會完成,並由7間酒造平均分配這一缸「菩提酛酒母」。

7間酒造將根據各自的風格加入米和水,並控制發酵溫度,釀造出不同風格的菩提酛清酒。菩提酛祭除了可以觀賞到菩提酛的製作過程,旁邊還設有一個小型市集,提供試飲、購物和地道小食的品嚐場所。菩提酛祭讓人得以在露天欣賞釀酒的部分過程,並感受當地的本土文化,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