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的先驅者—麥拿倫谷McLaren Vale

酒莊直擊 | 酒都直擊

關於:白酒, 紅酒

 

澳洲地大物博,幅員廣闊,比起歐洲大陸還要大,有著數量多於人口的袋鼠,雖然佔地超過四成都是沙漠地帶,但身為全球主要的葡萄酒生產國家之一(2021年產量排名第6),著名的葡萄酒和產區也著實不少。

作為新世界國家的一員,澳洲葡萄酒的歷史並不長,甚至比香檳酒面世的年代還要再晚一些。在十八世紀末,隨著歐洲移民的到來,第一批栽種的葡萄樹就位於現在新南威爾士洲(New South Wales)的悉尼皇家植物園 (Royal Botanic Garden)。時至今日,葡萄園已經遍佈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洲、維多利亞(Victoria)、塔斯曼尼亞(Tasmania),西部的西澳,以及產量最高的南澳。

南澳葡萄產量之高,約為全澳洲的一半,而產區眾多,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如巴羅莎谷(Barossa Valley)、克萊爾谷(Clare Valley)等。筆者年初到南澳走了一轉,今次想為大家介紹的是位於菲爾區域(Fleurieu Zone)的麥拿倫谷(McLaren Vale)。

麥拿倫谷位於澳洲第五大城市阿德萊德(Adelaide)以南40公里,開車過去也不用一個小時。麥拿倫谷亦是澳洲最古老的產區之一,早在大約1840年代,一位來自英國的農夫約翰.雷尼爾(John Reynell)建立了第一個商業化的葡萄園。緊接其後於1850年代,被譽為南澳葡萄酒之父的傳奇釀酒師湯瑪斯.夏迪(Thomas Hardy,亦即夏迪酒莊The Hardy’s的創辦人)則已經把自家葡萄園出產的桶裝葡萄酒出口運回英國銷售。百多年間,該區生產了各式各樣的酒類如加烈酒、白葡萄酒等,到現在則全區超過九成都是種植黑葡萄,當中以西拉(Shiraz)為最多,其次則是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歌海娜(Grenache),亦因為沒有受到根瘤蚜蟲(Phylloxera)的侵害,也有著80年甚至超過100年的老藤存在。

筆者是在南半球的夏天到訪,正值生長季節,葡萄掛在藤上還是青青綠綠的,遠沒到可以收成的時候,葡萄吃不到,是以唯有試酒去也。麥拿倫谷有超過110間酒莊,雖說該區主要是出產上文所提三種黑葡萄的紅酒,但近年一些非主流的葡萄品種甚至白葡萄的作品亦非常有趣,例如Oliver’s Taranga Vineyards的Fiano Traditional Method Sparkling十分值得一試。若果想要品酒打咭兩者兼得的話,可以參觀d’Arenberg酒莊的d’Arenberg Cube,在富有藝術感的建築內品酒之餘亦可參觀達利雕塑的展覽。至於筆者該趟最喜愛的則是Thinker Than Water,酒莊的品酒室外型像個不起眼的貨櫃,但內裡則大有乾坤兼且十分時尚,試飲的幾款紅酒亦非常不俗。

麥拿倫谷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天溫暖乾燥,冬季則較溫和潮濕,是以生長季節的降雨量偏低,大部份的葡萄園需要倚靠人工灌溉,當然水源和其費用亦是帶另一個問題。因此,麥拿倫谷在水資源保護與再利用方面的管理是領先全球的,現時該區所有的灌溉水源都是來自於河水以外的永續資源。而在可持續性發展方面,麥拿倫谷擁有全澳洲最多的認證有機和生物動力法葡萄園。在提倡環境保護之餘,酒莊們在種植方法、品種選擇和釀造過程等方面亦推陳出新,希望在澳洲葡萄酒果感澎湃豐富的印象以外,可以進一步展現該區的風土和風格的獨特性,是以麥拿倫谷未來的發展,實在值得期待。

 

文、圖:周顯恩 Peter C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