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喜歡喝酒,因家父間中喜歡小酎,輕鬆一番。我5歲起喝青島啤酒,首支飲的wine是豐收牌葡萄汽酒(4% 酒精),但家父不讓我飲孖蒸,說小孩未能解「高度」酒。同理,家母只容我叫奶茶、樂口福等,咖啡則不行!
如此家教,酒量如何?出身酒店工作後,和同事夜宵,杯接杯喝啤酒,毫無問題,直至有次幫酒吧調酒師搬酒後,獲贈3 shots藍帶干邑,此等好酒,一飲而盡卻不酒醉,自此信心大增至喝半瓶紅酒(酒度等同3杯烈酒)。
奪得香港品酒師冠軍,其中獎品包括一箱布根地,由村酒至特級園都有。急不及待開了Pommard,首天喝半瓶,開心不已,香氣先有紅桑子、櫻桃,搖杯則現香菇、泥土、烤木等二級味道,入口剛勁得來,又有絲絨質感;自忖酒量有限,留待翌日再飲,fine Burgundy不喜透氣,結果複雜香味僅餘乙醇味,入口粗諧,浪費了!
後來,有機到洛杉磯四季酒店做MT,工餘探店,有次叫了白酒煮青口做頭盤,鹽焗龍脷主菜,該店杯裝酒乃加州巨無霸莎當妮,不宜,故叫一瓶平價意大利灰皮諾,飲不完也不肉痛,豈料美式分量驚人,吃完青口已喝掉大半瓶,終於盡乾750 毫升,完成成人禮! 現在,我通常2人3瓶葡萄酒,研究酒食配搭;多人酒聚,則流行人頭酒,往往有人酒力不勝,其他人「被迫」多飲,有點掃興,試想像「被迫」乾掉完美醒酒的大金鐘……
近年,多往返大陸台灣,推廣葡萄酒文化,兩岸國人漸愛紅酒之外,卻不忘本,總有金門高粱、噶瑪蘭威士忌、茅台押尾,我愛「品」茅台,3人1斤(500ml)剛好,但為了工作隨時1人3斤,試過貴州試自家製白酒,斷片醒來後全房是血,因醉後撞傷頭。
酒量總有極限,解酒的科學是,經乙醇脫氫酶(ADH)將酒精乙醇轉化為乙醛,再由乙醛脫氫酶(ALDH)將有害的乙醛變成乙酸,後者分解成二氧化炭和水。這些酶和人體重相關,所以外國人比外省人能飲,東北人比廣東人能飲。
酒量有限,弊處如下:
1. 難和大陸同胞交誼
2. 只可飲半瓶裝fine wine,市場供應有限
3. 惟有用 Coravin倒fine wine,可是不能醒酒,未享最高潛質
4. 為免吃虧,要先飲靚酒,有違喝酒配餐程式,失禮 😄😄😄
坊間常見解酒丸,大多使用薑黃素。薑黃素其實並不能直接解酒,人食了薑黃素後,需要經過腸臟,並可能會把它吸收到肝臟,然後發揮薑黃的修護肝臟的作用。不過,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人研究過薑黃是否能夠增加解酒酶的生產量。所以薑黃素並不能直接或間接分解酒精。
最近,有教會酒友推介我試Alcolear®公司的 HANGGONE®,中文名「乾啦®」,第一次接觸,自信酒量可以,只禮貌接過3粒膠囊,後來聽發明人黃炳鏐博士解釋指導,茅塞頓開。
HANGGONE意指hangover gone,除去宿醉,此解酒護肝素採自澳洲牛肝,無其他添加劑,由專利生物技術提煉出ADH和ALDH解酒酶,加速在小腸將乙醛分解成乙酸,從而使有害乙醛和其他自由基在人體迅速降低,不至疲勞、頭暈頭痛、口渴、集中力不足等。平時,我唯一不能多飲是Sake,但服HANGGONE® 後,去完Sake晚宴果然精神飽滿,不覺宿醉。
HANGGONE®的發明者黃炳鏐博士Dr Bing Lou Wong乃典型的六七十年代華人精英,台大畢業後,獲得獎學金前往美國讀化學工程博士,多年來取得多項專利,現仍是中大的兼任教授,另外在國內協助寧夏淨水。
HANGGONE®現擁有美國專利#11,208,631 B1,香港生產,也通過重金屬和微生物檢測。酒量淺者,飲前30分鐘服用,不愁宿醉;酒量好者,喝至一半服用,如虎添翼!
圖:梁衛民 Sammy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