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滿漢全席,是中國富人的慾望,吃不起的韮菜們,也吃碗滿漢全席方便麵,治癒心癮。廚師也以煮過滿漢作 CV,彰顯成就。究竟什麼是滿漢全席?
滿族入關,初期順治年代用暴力統治,留髮不留頭、揚州十日……康熙主政後,改行懷柔,籠絡漢族,皇室宴會加設漢席,與滿族共存,等同港英政府容許中文合法化,使漢人由賤民升L為奴材。康熙6次下江南,重建揚州成示範城市,當地鹽商、治水患官員富甲一方,飲食豪奢,為表政治正確,滿漢皆吃,發展出滿漢全席。東北滿族食材環境不及江南漢族,後來滿菜被自然淘汰,比例漸少。故此,正式來說,滿漢全席是官府菜,未算國宴級別。
滿漢全席沒有ISO,較多版本是108道菜,吃3天,要過夜,似吃法國不在大城市的米芝蓮三星餐廳。客人到達,先上 canapés「下馬」點心,雲吞麵也是其一。 正式入席,桌面 centerpiece 擺象生食彫,是為看菜。桌上另有多盤可吃的手碟,包括葡萄乾、合桃、龍眼……今日物流發達,這些鮮、乾果唾手可得,昔日從西域、嶺南快馬加鞭運來就稀有矜貴。
餐單叫席珍
中文菜單,可以清楚寫材料煮法,更多寫意頭話語,例如袖掩金簪是田雞腿,客人全是達官貴人,不敢開盲盒,有 menu presentation 環節,為攪氣氛,以相聲形式唱出,叫做「報菜名」。第一道上花式冷拼,展現刀工,配合名貴器皿,未嚐香、味,色型器先聲奪人,即今相機先食。
熱菜小炒、大菜、燒烤等陸續上,伴以點心、小菜,中間有翻台,又名翻桌,換另一個 theme,由滿轉漢。飲品方面,不同茶於不同時段奉上,酒就幾款 free flow,整體和現今長江以北筵席相近。食材要吃山、海、禽、草八珍,故有熊掌、象拔、猴腦、腥唇、駝峰、大雁、哈士蟆、娃娃魚、鰉魚子、竹蓀 (未成功人工培植前,地位等同松露) 等受保護動植物。有些版本,菜式一定要包括全國各省地方菜,顯示皇權無遠弗屆。席間有各式表演,恆大歌舞團,自古有之。
1970年代,日本TBS電視台花費10萬港元,直播滿漢,汪明荃代表香港華人赴宴,大為哄動,因1席飯錢等於1個上車盤單位。近十多年,大陸餐飲組織、香港中華廚藝學院、廣州大三元傳人,飲食泰斗胡珠也間中辦滿漢全席,meal experience 有點似在橫店吃清裝 theme dinner,受歷史氛圍所限,不及上海 Ultraviolet 科技元素去得盡。大家仍有進步空間。
最後,介紹1些「常見」滿漢菜式:
1. 灌湯黃魚 — 把魚口將開,不破皮下將魚骨取走,再釀海味餡,最後灌湯煮熟
2. 烏龍吐珠 — 紅燒大海參釀肉麋,伴鴿蛋
3. 崑崙鮑甫 — 乾龍躉皮扣鮑魚,汪明荃年代用日本青森縣網鮑,切成斧頭片厚度,今天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岩手縣吉品鮑
4. 飛龍 — 東北野味,似蘇格蘭野味皇松雞grouse
5. 烤哈爾巴 — 豬大小腿間琵琶骨部位
6. 賽熊掌 — 豬皮上色,包山豬肉,倒入熊掌模具蒸完再扣
滿漢全席並非全部奢食,例如雞豆花,但絕對手工菜,乃中華民族軟實力。寫此稿時,中央組合拳,攪活香港股市,有助這中菜瑰寶傳承。
文、圖:梁衛民 Sammy Leung/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