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了五年的關閉與復修,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終於在2024年的聖誕前重新開放。 這座見證著法國數百年滄桑的哥特式大教堂,在2019年4月15日的那場大火中幾乎付之一炬,如今,重新矗立在巴黎的塞納河畔,帶著一種「我回來了」的劫後餘生的光輝與感動。
巴黎聖母院不僅是一個崇拜、禱告的教堂,也是朝聖者的聖地,因它收藏了許多舉足輕重的聖物,據說,耶穌在受難時佩戴的荊棘冠冕(The Crown of Thorns)便保存於此,每年都吸引著無數信徒前來朝拜,這是一種對苦難的凝視,同時,亦從苦難中看到救贖的希望。 那裡還有相傳是耶穌被釘的十字架的碎片和聖路易的長袍,都是彷彿穿越時空而來的聖物,把信仰立體地置在眼前,給信徒一種上帝自遠而近的震撼。
2019年的那場大火,熊熊烈焰吞噬了聖母院13世紀的木質屋頂,連帶著那座高93米的尖塔也無聲地倒塌。 火光映紅了塞納河,巴黎人站在橋上目睹這場文化浩劫,彷彿看到法國的靈魂也在火中燃燒。這座超過850年的建築,曾見證拿破崙参加冕、法國大革命、巴黎解放的鐘聲,在烈火中卻孤立無援,過後更宛如歷史的殘骸。 然而,值得感恩的是,整座教堂並沒有被完全摧毀,兩座宏偉的鐘樓和珍貴的玫瑰花窗神蹟地倖存下來。而更令人驚訝的是,收藏於聖母院被視為最寶貴的聖物,都原好無損,靜待著巴黎聖母院重開的來臨。
當天在大火熄滅後,法國總統Emmanuel Macron站在廢墟前,說:「我們將重建巴黎聖母院,因為這是法國人民的期望,這是我們歷史的責任,這是我們的命運。」 假如法國人的心裡沒有這座聖母院,任誰的呼籲都只是空談。 這一次的修復工程,相信是人類文明歷史上的一次壯舉,它不但激起了法國人的團結精神,也喚起了世界對堅毅、希望、友愛等價值的擁抱及支持。火災後,法國從全球籌得超過8.5億歐元的捐款,動員了成千上萬的專業建築師、工程師、工匠、神學家、歷史學家,大家不是在重建一座建築物,而是要忠實地重現巴黎聖母院原有的面貌、價值與輝煌。
下次若有機會到巴黎聖母院,值得留意它的設計,這是一座為聖母瑪利亞而建造的教堂,當中每一寸的設計,都是為了讓信徒與聖母更親近。 尤其是飛扶壁與尖塔,每一根向上的線條,都是代表對上主的渴望與追求。而哥特式建築的核心,是光。 光是上主的象徵,光線透過玫瑰花窗照進教堂內,轉化成洗滌心靈的色彩,穿越黑暗,照亮人心。 有曾到訪的朋友說,當她每次站在聖母院內,都會感覺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母愛的溫暖,仿似是聖母瑪利亞給尋求祂的人那份慈愛、純潔與憐憫的回應。
再次站起來的巴黎聖母院,在告訴我們,它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還有歷史與文化的傳承,經歷過大火後,它的重生給世人所示範的,是當我們面對災禍時不要失去自我,靠著上主所賜下的堅毅、希望、友愛,必能重生,再見榮耀。
1 聖母院的哥德式尖塔被火焰完全吞噬。
2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一場轟動全球的大火。
3 擁有850年歷史的聖母院被大火燒至屋頂倒塌。
4 復修後重開的法國巴黎聖母院,舉行五年多以來的首場彌撒。
5 動員全球成千上萬的專家協助重建巴黎聖母院。
6 據說耶穌在受難時佩戴的荊棘冠冕在大火中仍奇蹟地得以保存。
7 聖母院內珍貴的玫瑰花窗亦沒有被大火所摧毀
8 關閉5年後的巴黎聖母院,終於在2024年12月7日重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