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土重來的愛爾蘭威士忌

李至威水

關於:威士忌, 烈酒

話說威士忌是源自愛爾蘭,在十六世紀已經非常流行,後來經Hebrides島嶼抵達Kintyre半島,即現代Campbeltown所在地。連蘇格蘭人亦承認這事實,但威士忌到今時今日成為全球烈酒主角,必定歸功於蘇格蘭酒商,因為愛爾蘭威士忌工業曾受過重大挫折。

告訢大家一段逸事,大約在二十世紀初,那時候政府還未列明威士忌定義,發生一件有關威士忌品質告上法庭的案件,事緣有消費者質疑一瓶愛爾蘭和一瓶蘇格蘭威士忌,兩瓶含有九成穀物和小於一年陳熟期,質素不可接受,結果法庭判罰酒商,並頒佈無論釀製威士忌材料是穀物或麥芽,除非是採用壺式蒸餾壺製成,均不可稱作威士忌。

愛爾蘭Whiskey的起源

事情不單沒完結,反而令到威士忌工業兩極化,穀物和混調威土忌因為採用連續式蒸餾,肯定對這些酒商不利。而一直採用壺式蒸餾的高地和愛爾蘭生產商自然拍手叫好,大集團DCL為混調威土忌酒商之首,高調地提出上訴。結果整件事交到皇家委員會手上,最後公佈蒸餾模式對威士忌定義沒直接關係,有趣是在報告裡採用「whiskey」而非「whisky」,愛爾蘭酒商為了劃分界線和証明自己出品更勝一籌,自此之後也採用「whiskey」這字。

本來一直叫好叫座的愛爾蘭威士忌因內戰影響失去了英國市場,在美國禁酒令期間又慘被走私商人以平價劣質貨色頂替為愛爾蘭出品,形象直跌谷底,此消彼長,令到蘇格蘭出品即時冒起。三十年代羅斯福總統撤銷禁酒令,美國隨即成為威士忌最大買家,得益自然是蘇格蘭酒商,愛爾蘭那邊廂只好望門輕嘆。

千禧年後愛爾蘭威復甦

由十九世紀88間蒸餾所到八十年代僅剩下兩間,可看到愛爾蘭威士忌工業嚴重衰退,幸好得到Pernod Ricard幫助,Jameson品牌在其龐大銷售網中還可保住生產量。千禧年之後,威士忌工業逐漸復甦,四大蒸餾所分別是Cooley,Kilbeggan,New Midleton和Old Busmill已經生產不少優質出品。

Cooley是愛爾蘭近百年來第一間全新建立的蒸餾所,也是蘇格蘭麥芽威士忌協會SMWS唯一灌瓶的愛爾蘭威士忌,編號是117和118,後者更是罕有的泥煤煙燻麥芽威士忌,沒進口香港,年初到訪協會愛丁堡總部難得一親芳澤,泥煤味道不重,但甜美溫馨得不想把她吞掉。

在澳門麥卡倫威士忌吧也有幾款特別的愛爾蘭威士忌,Midleton在免稅品店也有發售,去年在希斯路機場買了一瓶,在葡萄牙一週內喝光,風格柔和,酒質順滑,男仕可能略嫌薄身,個人覺得這是配菜之選;這裡有Redbreast 12年,可惜沒有今年WWA世界威土忌大賞奪得愛爾蘭最佳單一壺式蒸餾Single Pot Still的21年,但其12年也可口,而且價格相宜,充滿美國橡木風格,加點清水可引出巧克力、太妃糖等甜香。

Green Spot是酒商Mitchell & Son還在生產的經典品牌,其Spot糸列以顏色代表陳熟年期,藍色代表七年、綠色代表十年、黃色代表十二年和紅色代表十五年;除綠色外,其他已停產。去年Green Spot憑特別過桶於波爾多名莊Chateau Leoville- Barton橡木桶十八個月摘下WWA全球最佳單一壺式蒸餾大獎,為甚麼是Chateau Leoville- Barton?因為莊主Barton家族是來自愛爾蘭。

混合麥芽和未發芽大麥形成風格

以上有關Redbreast和Green Spot也提及Single Pot Still風格,這是愛爾蘭獨家釀造法,混合麥芽和未發芽大麥,所以不可稱為Malt。在十九世紀愛爾蘭酒商為節省昂貴麥芽稅而加入未發芽大麥,想不到形成風格,豐富果香和香料口感。

喝過最名貴的愛爾蘭算是這瓶26年,由比利時The Nectar裝瓶的單一麥芽,這是特別給法國零售商La Maison du Whisky訂製。愛爾蘭蒸餾所不多,猜測其出處不困難,陳熟木桶類型也沒有提供,不過從香氣和味覺推斷,應該是雪利酒桶,酒體豐滿圓潤,是飽餐後抽雪茄的好伴侶。

Teeling自立門戶朝氣勃勃

當年Jack Teeling賣了Cooley給Beam Suntory,保留了一萬多桶陳酒,成立了自己的Teeling,其Single Malt採用五款葡萄酒桶過桶,而Single Grain更是在加州葡萄酒桶成熟,今年已贏得WWA最佳愛爾蘭威士忌榮譽。Teeling路線是走年輕化市場,各路產品充滿活力和朝氣,創新靈感把傳統形象改頭換面。

一直沉默已久的愛爾蘭威士忌工業,近代已重整旗鼓,更多新蒸餾所成立,在今年間已增至差不多二十間,未來十年肯定會帶給市場新沖擊。

圖:李凌霄 Louis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