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遍及中國大江南北、致力推廣品酒文化 專訪《蒲陶堂》堂主、香港資深品酒導師鄺英志先生Mr Peter Kwong

封面故事 | 編輯推介

香港資深品酒師鄺英志Peter Kwong由1990年代開始進入葡萄酒界,可謂見證了葡萄酒文化在香港成長的黃金年代,他憶述當年在一家私人會所工作,眼見外國人進餐時必喝葡萄酒,但那時餐廳員工的葡萄酒知識貧乏,最怕人客問關於葡萄酒的問題,當時沒有互聯網,也沒多少教科書可查看,亦沒有人可以咨詢,心知如要繼續在餐飲行業發展,必需裝備好自己,於是定下目標在工餘時間去找相關課程來進修,在1993年這類課程極之罕有,幸好有SOPEXA《法國食品協會》專門為餐飲業人仕設計的法國葡萄酒課程,那時候SOPEXA還未有自己的辦公室,只在法國領事館闢一角放幾張寫字枱工作,所有課堂都借用法國領事館的會議室進行,那時的導師包括有謝鶴華(John Cheah),郭偉信(Wilson Kwok)和已故的林兆楷(Thomas Lam)等香港殿堂級人物,亦有從酒店邀請一些前輩來教授實戰經驗,那些年教材都比較簡陋,試酒環節只能提供即棄紙杯,尤幸各導師都非常專業,可謂技術「搭夠」,令筆者輕易渡過這啓蒙階段,葡萄酒文化能在香港打穩根基,到後來影響全中國至遍地開花,這班導師居功至偉!後來,課程逐漸成熟,開始在酒店宴會廳舉行,参加人數愈來愈多,每個課程完結時都要考試,合格的學員都會獲發證書。

贏得法國品酒師大賽香港區選拔賽 1997年代表香港出征巴黎

Peter在1994年參加SOPEXA主辦的法國品酒師大賽的香港區選拔賽,被選中進入複賽,比賽地點正是即將在當年拆卸的希爾頓酒店,比賽考核各人對法國葡萄酒產區的歷史、風土、釀酒技巧和法例的認識,當中亦包括待酒技巧與盲品測試,Peter在這次比賽中取得亞軍,雖然未能取得代表香港往巴黎參加決賽資格,但由於他出身於私人會所,打破了那些年一般都認為出色品酒師必定來自酒店的觀念!Peter在比賽中除了贏得寶貴的參賽經驗,他的其中一份獎品是由Mr. Chris Baker 送出的免費WSET課程,那時香港的WSET課程非常冷門,基本上只得Mr. Baker在教,Peter成為班上唯一中國人學生,在學習中除了法國以外,更進一步拓闊視野,認識世界各國的釀酒文化!

在1995年,Peter參加由香港葡萄酒學會Hong Kong Wine Society主辦的全港品酒師大賽並順利取得冠軍榮銜,這次比賽的贊助機構是南非航空公司,所以獎品是一趟南非酒莊旅遊,Peter第一次有機會去酒莊考察,與莊主及釀酒師近距離交流,這次遊歷經驗寶貴,獲益良多!

1996年Peter再次報名參加由SOPEXA主辦兩年一度的法國品酒師大賽的香港區選拔賽,這次他不負眾望,成功贏得冠軍和取得一席代表香港在1997年往巴黎參加決賽的資格,這次比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品酒師切磋交流,最後取得亞洲第二,世界十六的成績,回到香港後的連續多年,Peter亦跟隨前輩導師的步伐,成為SOPEXA葡萄酒導師的一份子,將他的葡萄酒經驗與後輩分享。

配合國家發展 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隨著中國葡萄酒市場逐漸成熟,Peter從2005年開始應邀往國內的不同展覽會主持品酒分享講座,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包括內蒙古的鄂爾多斯、長春、瀋陽、山東壽光、濰坊、臨沂、東營、大連、青島、平度、北京、上海、石家莊、武漢、邢台、雲南昆明、保山、廣西南寧、柳州,貴州貴陽、四川成都、南充、重慶、秀山縣、杭州、海南島和廣東省等地。

Peter說:「近年看著中國葡萄酒文化的進步一日千里,回想十多年前在順德主辦的一場兩百多人的品酒晚宴,餐廳如臨大敵,準備了幾百支汽水在現場,我問他們為甚麼要這麼多汽水?他們說我們既然有幾百瓶葡萄酒,所以預備了每瓶葡萄酒兌一瓶汽水的慣例,我們連忙叫他們把所有汽水拿開,我們一瓶汽水也不要見到!」

又一年在杭州一家五星級酒店主持一場兩百人的品酒晚宴,晚宴在六時開始,但我在三時去到現場視察,發覺員工們已在斟酒,我想阻止也來不及,原來國內晚宴人客習慣一到埗便會開始到處敬酒,酒店認為他們不會夠人手逐個添酒,所以命令員工一早便全場倒酒。

Peter眼見那些年的中國市場浩大而混亂,所以每次主持講座都藉著傳授正確的品酒文化,讓國內的朋友們對葡萄酒有進一步了解,以免鬧出笑話!

成立《蒲陶堂》為不同產酒區與品牌做推廣

2015年 Peter成立公司《蒲陶堂》,以推廣酒文化為主,專門為不同產區與品牌做推廣,協助業內機構做員工陪訓,亦經常舉辦美酒佳餚配對晚宴,每次都極受歡迎,Peter由2017年開始在報章上撰文寫專欄,專欄題目正是《蒲陶堂》,原來《蒲陶》兩字由來自有出處,並非純粹食字!Peter說:「這兩字源出自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巨著《史記》,作者為司馬遷,內有大宛列傳。」其中寫道:「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即是遠在兩千多年前在大宛國(即今烏玆別克斯坦)普遍以蒲陶來釀酒,有錢人嗜好收藏大量蒲陶酒,好的酒可陳放數十年也不會變壞!原來《蒲陶》乃最早的漢字寫法,其後隨著年代變遷和文字進化,才有後來的酺醄、蒲桃、蒲萄和現在的葡萄等寫法!更有趣的是原來最早期的《蒲陶》發音是以粵語為基礎!《蒲》者,即一班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去消遣行樂,行樂時喝一些令人《陶》然而醉的東西,《蒲陶》兩字將當時的人去喝酒尋樂的動機及感受表達得活靈活現,這便是蒲陶酒的由來典故,怪不得有人說粵語是和古漢語最相近的中國語方言,用粵語來吟誦唐詩、宋詞更鏗鏘、更有韻味,Peter以此作為靈感成立了《蒲陶堂》!

現時與蒲陶堂合作的機構包括有偉成洋酒、Moët Hennessy Diageo Hong Kong Limited、 Corporate Travel Management Limited、Wine Luxe、酒誌、《美饌生活》雜誌、東方明珠酒業(香港)、香港優質葡萄酒交易所、Unicube、Enjoy Wine、SOPEXA、香港旅遊發展局、香港貿易發展局、Rastignac、Vin Only、Wasabi Creation、ViniPortugal、Merchant’s Lair、Saint Louis、Maxwine Limited、Midland Realty、Shanghai Enasia Business Consulting Co. Ltd.、Australian Wines Wholesale Centre、Lee’s Mart Limited、廣東本客貿易有限公司,威爵洋酒等等。

不遺餘力推動蒲陶文化

蒲陶堂近年致力參與推廣一些較少人認識的產酒國如斯洛文尼亞Slovenia及格魯吉亞 Georgia等國,這些都是擁有悠長釀酒歷史的老產區,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神秘國度,藉著舉辦品酒晚宴,Peter為每款酒配上精心烹調的菜式,讓香港人可以開拓更多元化口味,這類型的品酒活動將會陸續有來,大家可拭目以待!

蒲陶堂又與 Taste TV聯合主持網上視頻節目「街頭酒霸王」,每期都與攝製隊訪尋香港十八區的街頭特色小食,並配上來自世界各國的美酒,即場品評各款小食與酒的配對,務求將香港街頭小食配酒文化推廣至社會各階層,讓葡萄酒更普及化正好配合蒲陶堂的經營方針!

為慶祝香港回歸廿五周年,蒲陶堂與香港優質葡萄酒交易所聯合舉辦了一場列級名莊豪華晚宴,當晚喝了多款1982及1997名莊酒,大受歡迎,這類名莊酒及特級園的活動將會陸續有來,讓更多葡萄酒愛好者可飲到一些稀有名酒,這種機會實在難得!

香港近年經歷社會動蕩與嚴峻疫情,令很多行業都陷入困境,葡萄酒業亦難免面對諸多制肘,Peter相信憑著香港人的拼搏及創新精神,必可渡過重重難關,隨著新冠疫情漸露曙光,香港酒業定可再創輝煌!

品酒師算不算筍工?

Peter記得有一次往葡萄牙的飛機途中,身旁的一位外籍人士與他答訕,問他往葡萄牙幹甚麼?他說是應邀往一個葡萄酒比賽擔任評審,要試約千款酒,他驚訝的說:「從未聽過有這種職業,可以邊工作邊喝酒,這肯定是天下最令人羨慕的職業!」的確如此,因為與葡萄酒的一場緣分,Peter有機會到世界各地遊歷,過往十多年便曾到過法國、德國、中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南非、加拿大、澳洲等國參觀葡萄園與酒莊,認識莊主與釀酒師,亦因此有幸與很多名廚交流及合作,訪問這天選在位于香港會展的金紫荊生記飯店進行,原來Peter 計劃在這裏舉行下一場品酒晚宴,這次將會與偉成洋酒合作推出法國名酒B&G晚宴,這天帶來幾瓶B&G的波爾多酒來與生記的菜式配對,這種品佳釀,嚐名菜的生涯,都是拜品酒師這身份所賜!

品酒師的苦與樂

作為品酒師有些時候要一次過品嘗過百款酒,當中大多是平凡貨色,有時試至牙肉酸軟,牙齒變黑、味蕾麻木也找不到一款心頭所好,不免氣餒,但當有一款好酒出現時,喜悅之情又難以言喻,Peter 慶幸自己選擇了品酒師這條路,能終生以自己的興趣作為職業,是上天賜予的最佳禮物!

鳴謝: 金紫荊生記飯店提供訪問場地和配酒小菜 偉成洋酒提供下列葡萄酒:

– Thomas Barton Reserve Médoc 2018

– Thomas Barton Margaux 2018

– Undurraga T.H. Riesling San Antonio 2018

– Vinakoper Capo d’Istria Merlot 2016

圖:Vincent Chen、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