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伯的葡萄園舉國體制下的葡萄酒

與神同行

奉編輯旨意,再以聖經為題,寫葡萄酒故事,見證神!

列王記上21章記載北國以色列王亞哈強搶民產拿伯的葡萄園。國有化的葡萄酒,水準變好或壞呢?

1991年前,蘇聯稱雄東歐,共產主義的國營公社包辦一切,葡萄園也不例外。老大哥俄羅斯人不能勝天,葡萄酒不用提,其他加盟共和國,高加索諸國,尤其是格魯吉亞,棄千年傳統陶罐qvevri,改建不銹鋼桶,多快好省,供應全蘇80%,品質呢?獨立後,格魯吉亞人完全不提那些年的葡萄酒,除了國仇家恨,恐怕由於做又36,不做又36,素質應很劣。

其他東歐衛星國,羅馬尼亞面積等於意大利的80%,故此產量長期位處歐洲第五,僅排意西法德之後,但土皇帝壽西斯古,只有內循環,鮮少出口,他被槍斃推翻後,大舉以廉價定位,銷往歐洲,甚至中國,試過它的本土葡萄 Feteasca Neagra,年輕版熟苺味,陳年則 gamey,中規中矩,萬聖節飲之,紀念吸血殭屍宗主國。

捷克斯洛伐克,啤酒pilsner大國,舉世聞名。葡萄酒產區,和德國、奧地利緯度接近,也多產Pinot Gris、Riesling、Gruner Veltliner,因此反而定位模糊,蘇聯解體後也不流行。我最喜歡它有興奮迷幻作用的苦艾酒absinthe,迷人綠色,草本香,入口甘苦辣與共,加一支雪茄,變身波希米亞知識份子。

蘇聯年代,最多西歐人識的華約國家葡萄酒是保加利亞,該國靠酒賺硬貨幣外匯。Hugh Johnson的The Altas of Wine 80年代已有講及,在瑪莎等超市,保加利亞赤霞珠頗受歡迎,清爽藍苺味,很像今天超市的智利紅酒,但21世紀,保加利亞不像智利有大量美國資金,量產入門酒水準變得落後。

毫無疑問,東歐葡萄酒第一把交椅是匈牙利,共產黨年代,西歐平民飲牛血紅酒,就像台灣人士吃大白兔糖,瞭解一下共產世界獵奇,更自我感覺良好,過自由美好生活。至於 king of wines、wine of kings的Tokaji,就於專賣店,售給高端酒徒。大部份酒評家認為蘇聯年代的Tokaji,不及奧匈帝國和後蘇聯資本主義年代,例外有1956 Ormeus Tokaji 6 puttonyos,1956年蘇軍鎮壓納吉革命,但這年份卻是outstanding,上帝關了一扇門,會開另一扇門(列上19:1-18)

中國葡萄酒方面,國企代表是隸屬中糧的長城,省級有寧夏的西夏王。入門長城紅宜溝七喜,龍眼葡萄製的(Muscat家族)長城半甜白在鄧小平年代,是英國唐人街餐館house wine,讓老外知中國也產葡萄酒,現今,頂級桑干乃售過千人民幣的國宴用酒。

歷史上,舉國體制能造出素質不俗的中低價酒,有成本優勢。法國IGP也常有政府補貼,間接國有化。李家超的港版淡馬錫,大家拭目以待。

圖: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