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下的香港

SWK遊踪

新冠肺炎下、香港政府在三月中旬宣布了隔離令,在三月十九日零時起要來港非香港居民隔離十四天,而香港居民則需要家居隔離十四天,強制帶上電子追蹤手帶,以防止疫情蔓延。在此之前,雖有聲音說政府對防疫措施做得不好,更有醫護人員認為防護裝備不夠、用以隔離的病房也不足應付大量病患人士,但整體來說,這突如其來的疾情,令政府確實有點不知所措,然而往後所作的措施,如在鯉魚門建隔離營,提供足夠的醫護裝備、包括防護衣、N95口罩,每天由疾控中心的主任向市民匯報疫情狀況,以至推出一連串防疫及振經濟、撑企業、保就業計劃,提供資金給私人企業建口罩生產等,同時也穩定了食物以至民生的一些物資供應,讓市民不用搶購米糧、口罩甚至廁紙。

眼見三月中前的疫情已初見成效,每日只有單數字的確診個案,大家都稍為鬆了一口氣,然而這段期間,歐洲各國以至美國等疫情卻大幅蔓延,漸漸不受控,香港政府於是向這些國家發出紅色警告,向來港人士包括香港在外地的居民發出隔離令。於是幾天內便有數萬香港居民趕著於三月十九日前返港,最終導致疫情蔓延,而其中絕大部分的確診病例都是外遊人士或在英國、美國的留學生,有部份人士並沒有依照政府的家居隔離措施,回港後卻帶著電子追蹤手帶遛連在酒吧、娛樂場所等而產生了不少確診個案。

於是政府跟據一些專家的建議,大力加強防控疫情措施,特別針對食肆、酒吧、娛樂場所等,而制定了「限聚令」,於食肆推行六項措施包括:限制餐廳人數不能過半、枱與抬之間距離要有1.5米或設有隔離裝置、每枱人數不能超過四人,並且要顧客帶口罩、為客人量體溫、及提供消毒搓手液等。

措施出台後,原本已奄奄一息的餐飲業更加雪上加霜,大量的食肆相繼停業或結業,做宴會的場所在「限聚令」下無法經營,酒吧及娛樂場所更在法令下不能營業。餐飲業界的失業率由二月份的7.5% 升至三月份的8.6%!其慘烈情況可想像是怎樣的。當然政府也不會坐視不理,先後推出兩輪的紓困措施,及提供百份百擔保的上限四百萬元給業界,希望可援助失業率上升。

在這文章付刋時、我希望疫情已受控,「限聚令」「隔離令」都已放寬或取消、讓整個社會重新起動,讓市民過回正常的生活。

圖:黃家和 Simon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