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中外,任何宗教,祭祀時都少不了食物,有葷有素;舊約聖經裡,《摩西五經》Pentateuch中的利未記1-7章清楚列明,古代以色列人對耶和華的獻祭規定分別有五個:燔祭Burnt Offer、素祭Grain Offering、平安祭Peace Offering、贖罪祭Purification Offering和贖愆祭Reparation Offering。裡面包含不同的食物,可說飛潛動植,包羅萬有。以色列當年雖然還未立國,但已經有國家的芻型,所以一國便有五祭。
摩西按照上帝的要求訂下來的律法,設立以上五種獻祭,因為人類所有的罪孽都必須以血來潔淨,如果沒經過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人類藉著宰殺動物,讓牠流出的血來獻祭,代自己贖罪,特別是猶太人,可以透過獻祭來親近上帝。以上的獻祭除了素祭之外,大都是有血有肉的,包括身體上沒有瑕疵的牛、綿羊、山羊、斑鳩、乳鴿等禽畜,也預示耶穌賜予恩典,在十字架上獻出生命,以寶血代世人贖罪,從此進入了恩典時代。
處理供物有很多規定,血怎樣灑,肉怎樣割,除了部分送給祭師作食物之外,最後大都放在祭壇上燒成灰燼。只有平安祭,就像我們拜山分豬肉一般,含有感恩的意味,由於祭肉必須當天吃完,會邀請鄰居並友人幫忙同食,過程意義再不單只是奉獻,而是與其他人分享歡樂。
而素祭則不會單獨奉獻,必須配合跟燔祭一起,供物包括初熟的穗子,無酵的烤細麵餅,其中不能有酵,也不可以有蜜,但會燃燒乳香樹脂,散發出清香氣味,使人寧神的煙,我們叫它為馨香的祭;現今很多教徒就是對祖先也不肯上香,其實看你的心思意念而已,形式並不重要,燒乳香不也是一樣?(燒乳豬卻是不容許的,猶太人吃豬肉是重罪),就只怕那些香枝的原材料是一些對身體有害的工業廢料。
獻祭除了食物以外,當然少不了酒,
出埃及記 29章40節:
「和這一隻羊羔同獻的,要用細面伊法十分之一與搗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調和,又用酒一欣四分之一作為奠祭。」
羅馬書14章21節:
「無論是吃肉,是喝酒,是甚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
圖:網上圖片